贵州已开始,如果富士康真的离开了,比亚迪能否撑起就业?

园区开工之后,厂区里的工人很快就超过了3万多人。由于以年轻人为主,加上都有稳定的收入,周边配套的服务产业很快也发展起来了,餐饮,超市,服装,理发各种店铺迅速变得琳琅满目,高峰时期,据说里面商铺的转让费都要10多万元。
甚至,连当地的房地产,也一度被带火了……
但是现在,当地可以清晰的感受到李白的那句古诗了:宫女如花满春殿,而今只有鹧鸪飞。
大厂一走,随之而来的就是百业萧条,可见,产业才是王道!
富士康的价值
对于富士康,曾几何时,很多人对它是鄙视和不屑的:代加工厂而已,血汗工厂,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它的基本标签。
这方面,司马南同志一度是主力旗手。
但是,懂行的业内人士,都觉得它并不一般,某种程度上,它一点都不逊色于华为和阿里。
首先,富士康是苹果——这家全球第一的科技公司,它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,从份额来看,富士康绝对是是苹果的第一大供应商。
从2家公司的财报就可以看出来。
图一,这是苹果的。
图二,这是富士康的。
2022年,苹果销售收入3943亿美元,约合人民币27195万亿元,而同期富士康的营业收入为5118亿元,要知道,富士康90%以上的收入都是来自于苹果,这也意味着,富士康一年分走了苹果17%左右的收入。
谁都知道,苹果富可敌国,作为普通人,想给苹果打工很难,但是要是给富士康打工就容易太多了,在后者,同样也可以变相地从苹果这个巨无霸分一杯羹了。
比亚迪可以替代富士康吗?
现在,富士康出走的动作是越来越大,高峰时期,富士康在内地员工有120万人,据2022年的数据,只剩下70万人了。
但就这70万人,也要高于华为+阿里+腾讯+百度的员工之和,正是富士康的存在,为国内广大的农村子弟,提供了宝贵又靠谱的工作机会,让他们实实在在地获得了一份劳动收入。
但是,这很快就要彻底改变了,越南富士康,印度富士康先后拔地而起,当地的人员,土地和税收成本都更低。
贵阳只是一个开始,据了解,现在很多地方的富士康都没有怎么加班了,因为大批的产能和订单,都交给了越南和印度的富士康工厂。
此消彼长,国内的机会自然也就少了。
很多人要问,比亚迪也是代工巨头,它能否接下富士康的业务,取而代之呢?
答案是,恐怕很难!
苹果的经营报告已经说明了,2022年,它3943亿美元的销售收入里面,有1697亿美元是来自于美洲(主要北美),951.2亿美元,来自于欧洲,这两者就占了67%左右,而大中华区只有18.8%左右。
从收入占比来看,北美第一,我们还不足以卡住苹果的脖子。
而富士康在哪,归根结底还得看苹果的脸色,比亚迪很难有机会……
写在最后
很多人都没想到,身在富士康,其实赚的是苹果的钱,世界就是这么奇妙,产业链都是一环扣一环的,富士康还只是一个缩影。
如何留住苹果产业链,才是我们最应该关心的,这可是至少几百万人的就业和生计。
全文完。感谢您的耐心阅读,请顺手点个"在看"吧~
欢迎加入报告研究所知识星球社群,入圈后您可以享受以下服务:
报告持续更新,分享最新、最深度的行业研究报告、投行报告、白皮书、蓝皮书、公司研报、统计报告等。公众号发布的报告也可同步下载;
海量研究报告均可下载PDF高清版,无限制;
以提问方式获取具体报告需求;
关于我们
我们是报告专业研究机构及知识服务平台。专注于分享国内外各类行业研究报告、热点专题报告、调研分析报告、白皮书、蓝皮书等。所有报告来源于国内外数百家知名研究机构,覆盖新能源汽车、数字经济、新材料、新能源、信息技术、先进制造、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,并涉及医药生物、金融、互联网+、医疗大健康等众多行业及细分领域。目前报告已累积近50000+,并持续更新。
报告涵盖但不限于:
1、新能源汽车、数字经济、新材料、新能源、信息技术、先进制造、节能环保;
2、互联网、新媒体、短视频、抖音、快手、小红书;
3、元宇宙、5G、区块链、人工智能;
4、房地产、金融、券商、保险、私募;
5、零售、快消品、餐饮、教育、医疗、化妆品、旅游酒店;
温馨提示
应广大粉丝要求,「报告研究所」成立了报告交流群,欢迎各位 公司企业、投行、投资机构、政府机构、基金、创业者及金融资本圈朋友加入!
这里能且不限于:“行业交流、报告交流、信息交流、寻求合作等......”
免责声明:文章及报告仅代表作者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因转载众多,故仅标明转载来源,部分文章报告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,十分抱歉。如来源标注有误,或涉及作品版权问题烦请告知,我们及时予以删除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